工程设计原则
2.2.1 垃圾渗滤液处理厂设计原则
⑴ 贯彻执行国家关于环境保护的政策,符合国家有关法规、规范及标准。
⑵ 采用的处理工艺先进,有良好的处理效果,确保运行稳定可靠,出水严格执行《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2008)对一般地区的排放要求(表2);工艺设计与设备选型能够在运行过程中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和调节余地,能适应水质、水量的变化,做到处理达标、达量。
⑶ 对初步设计方案进行优化,在确保总体方案不变的情况下,稳定提高清液得率;有利于实现最终浓缩液场内处理,并对场内整体盐平衡不产生较大影响。
⑷ 工艺设备自动化程度高,易于日常运行管理与维护,系统控制实现电脑中央监控。
⑸ 确保工程的可靠性和有效性,选择性能优良的处理设备。
⑹ 工程设计注重本渗沥液处理工程实际运行的灵活性和抗冲击性,提高处理站对水质水量变化的适应性。
⑺ 作为环保工程,设计中应尽量减少渗沥液处理站对环境产生的负面影响,如噪音、臭气、固体废弃物等。
⑻ 经济合理,在满足处理要求的前提下,节约建设用地、建设投资、运行管理费用。
⑼ 建筑风格简洁明快,美观大方,与填埋场整体环境一致和统一。
⑽ 创造良好的生产、工作环境,建设现代化渗沥液处理装置。
2.2.2 垃圾渗滤液处理工艺选择原则
垃圾渗滤液处理厂的建设投资和运行管理费用均比较大,并且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和影响。其中,处理工艺方案的优化选择对污水处理厂的投资及运行管理的影响尤为关键。因此,须从整体优化的观点出发,综合考虑当地的客观条件、污水性质及处理出水要求,提出**的污水处理工艺方案。
⑴ 处理工艺必须成熟可靠,有应用于渗滤液处理的成功运行实例。由于渗滤液有机物浓度高,每天400吨的处理规模对渗滤液处理厂而言,是一个比较大的规模,为了确保不对周围环境和污水处理厂的运营造成影响,因此,选定的处理工艺必须能长期稳定可靠地运行。
⑵ 选用低能耗高效率的工艺与设备,节约成本,节省占地目前乃至今后多年内,填埋场渗滤液的有机污染物浓度将会很高,并且可生化性较好,因此,要优先选用低能耗高负荷的处理工艺和设备,节约成本,节省占地。
⑶ 选用的工艺路线应具有较高的脱氮能力。本项目出水水质执行《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2008)表2标准,对出水的氨氮有较高的要求,而渗滤液原水中的氨氮浓度非常高,因此,氨氮的去除应作为本项目工艺流程选择的一个主要目标。
⑷ 选用的工艺路线应具有较强的抗冲击负荷能力及运行的灵活性。由于生活垃圾性质复杂、外界降雨的影响及垃圾堆体生物反应器的不断发展变化,渗滤液的水质变化幅度通常较大,即使同一年内各个季节水质差别也很大。因此,必须针对各时段不同的水质特征,选用相应的处理工艺流程和针对相应运行参数进行调整。
⑸ 浓缩液处理工艺必须安全可靠。本项目需考虑的反渗透浓缩液水质比较类似,均为垃圾渗滤液经过生化处理后再经反渗透系统的浓缩液。其特点是含盐量高,几乎不具备可生化性,一般的常规处理工艺难以有效处理,必须根据其水质特点慎重分析对应的处理工艺。
⑹ 工艺配套设备技术先进、质量可靠,并有广泛的选择余地。
⑺ 运行管理方便,运转灵活,对进水水量、水质的变化有相应的抗冲击能力及应变能力。
⑻ 经济合理,在满足处理要求的前提下,节约基建投资和运行管理费用。
⑼ 工艺过程自动化控制程度高,降低劳动强度。